处置医废超14万吨 重庆打好疫情防控“隐形战”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3-09-18

  BG真人央广网重庆12月3日消息(记者白刁尹)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被称为疫情防控工作的“隐形战线”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重庆通过人防、技防结合,做好医疗废物处置,守好疫情防控“最后一道防线”。

 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,自11月1日以来,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收运处置医疗废物1.42万吨,其中中心城区0.85万吨,均做到应收尽收、安全处置;全市医疗废物收运处置量从每日170吨迅速增长至超过500吨,峰值时达到660吨。

  按照相关要求,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方舱医院、核酸检测机构在诊疗及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,核酸采样废物、采样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,新冠肺炎患者、密接者、医护人员等用过的一次性碗筷、杯子、牙刷等生活用品,包括他们吃剩的饭菜,都属于医疗废物。

  11月初,重庆中心城区医疗废物产生量陡增,为及时安全有效处置大量的医疗废物,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了中心城区医疗废物处置应急预案,第一时间制定印发《重庆市中心城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调度方案》,迅速形成660吨/日应急处置能力,落实北碚和渝北垃圾焚烧厂、长寿危险废物焚烧厂、璧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等应急处置中心城区医疗废物,并指导巴南、江津垃圾焚烧厂做好应急处置准备,提前储备超过400吨/日的应急处置能力。同时,紧急调配9辆专业用车及19名业务骨干缓解医疗废物运输压力。

  同时,重庆建立了医疗废物跨中心城区应急运输“白名单”机制,进一步畅通医疗废物运输人员出行;统筹垃圾焚烧设施和危险废物焚烧设施,及时细化完善分流、应急方案,优先处置风险较高、积压量大点位的医疗废物。

  据介绍,为确保收集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遗漏,医疗废物的收集需要遵循“三称三签”原则。

  以医院为例,从医院科室转运时称重记录,再签字交接;转运到医院暂存间,同样要称重再签字交接;批量转运到医疗废物处置公司时,也要称重签字。

  医废转运多层包装、多次消毒。医疗废物每次收运前,相关工作人员都会按照比例提前准备好消毒液,并检查转运车辆、医疗废物登记本、电子秤等收运工具。然后按照医院划定的专用路线前往核酸检测点、发热门诊等地收集口罩、棉签、纱布、防护服等涉疫医疗废物,并将它们运往暂存间。

  “里层打包时要把医疗废物垃圾袋拧成鹅颈结式,然后贴上封条或者用封扎带扎紧。外层医疗废物垃圾袋,依旧按照鹅颈结式封存,确保塑料袋内的废物和气体不会泄漏。离开病区前,还要再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。”相关人士介绍。

  在医疗废物暂存间,这些疫情医疗废物要经过第三次消毒。随后,相关医废处置方将确认核对当日产生的所有医疗废物记录,包括重量、体积(箱)、医疗废物类别、日期等内容。此后就被转运至医废处置公司。